轉眼間又到年底,明天是一個重要的節氣,冬至。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短的一天。過了冬至以后,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,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,也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,是大吉之日。
冬至俗稱“冬節”、“長至節”、“亞歲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,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,測定出了冬至,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早制訂出的一個,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。
古人認為,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;因為冬至一到,新年就在眼前;所以,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,并不亞于新年,在民間廣泛流傳著“冬至大如年,人間小團圓”的說法。
冬至一到,開始數"九"。在古代,入九以后,擇一"九"日,相約九人飲酒("酒"與"九"諧音),席上用九碟九碗,成桌者用"花九件"席,以取九九消寒之意。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,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。祭祖的同時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靈,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,家和萬事興。
每年一到這天,不論貧富,餃子是*的節日飯。相傳,這一習俗是不忘“醫圣”張仲景“祛寒嬌耳湯”之恩。
湯圓:民間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冬至吃湯圓,是我國的傳統習俗,在江南尤為盛行。
湯圓也稱“湯團”,冬至吃湯團又叫“冬至團”。“冬至團”可以用來祭祖,也可用于互贈親朋。
羊湯煲:冬至吃羊肉的習俗,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。相傳,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,覺得味道特別鮮美,贊不絕口。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。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,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。
糯米飯團: 江南湖南湖北一帶,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。糯米味甘、性溫,能夠補養人體正氣,吃了后會周身發熱,起到御寒、滋補的作用,適合在冬天食用。
雖然天氣寒冷,但是能在冬至和家人一起,共同吃一碗餃子,也是溫馨、暖心的。冬至了,給遠方的父母親人,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吧~別再不耐煩,是沒有假放,工作學習也依然在忙。但不管如何,冬大過年,冬至快樂。打個電話回家,團圓一下,就當做一起過個冬至也好。